51五湖四取四海之财|党建引领 课程与思政融合 共育工科新人
51五湖四取四海之财/党建动态2020-12-01 17:50:56来源:5123五湖之利取四海开评论:0点击:收藏本文
51五湖四取四海之财党总支成立以来,在加强学院党组织建设,努力提升党总支和各师生党支部组织力建设的同时,因应软件工程作为国家重点本科专业建设发展的要求,以“党建+课程思政”育人新模式,积极推进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学院党总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通过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同向同行,将思想政治教育悄无声息的融入专业课堂,高度融合,形成协同效应,协同育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扎实落地。
在师生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充分发挥党员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院范围内全面铺开“课程思政”建设,做到“课程有思政,教师讲育人”。以教师培训、专业课程、非正式课程、第二课堂建设等为抓手,将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彰显课程育人的深耕厚植。
一、教师是课程思政实施的关键
“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是每个教师的职业操守。学院党总支组织教师参与廉政教育、社会服务、课程思政研讨等工作,鼓励教师多视角思考并践行课程思政,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专业教师队伍。
二、专业课程是育人载体
专业课程和课堂是“三全育人”的载体,依托软件工程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对标课程思政指导纲要,实施“二+十三个一”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究工科专业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各类课程思政活动。根据国家软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状,结合学科的唯物辩证思维和严谨客观精神,围绕专业理论和技能学习要求,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育人细无声”的专业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三、非正式课程作为课程思政的第二载体
51五湖四取四海之财为学生开设含“九赛三考”的非正式课程,包括思想引领、创新创业、全球学习、朋辈教育四个模块,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合作能力等一系列工程素养和工匠情怀。同时,非正式课程的前沿技术讲座和各类实践活动助力于学生价值观建设和视野境界的开拓,激发科学创新精神,借助朋辈力量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四、第二课堂作为课程思政的社会实践
通过第二课堂,开展“相约升旗礼”、“少儿编程”公益课程、“学者下午茶”、校友分享会等多彩的特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孕育科学的工程伦理观、形成崇高的职业道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教工第一党支部党员、教学副院长潘家辉老师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
通过自己教授的《软件构造》,在各个教学环节着力点,以课程教学案例、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等方面的具体实践来推动“课程思政”改革。作为一门软件设计类课程,《软件构造》理论课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案例来进行课堂引入。在教学案例设计中融合思政元素,主要概括为两类:(1)基于专业目标的思政教学,结合时事新闻,激励同学们爱国热情,弘扬软件构造课程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职业操守。(2)基于专业素养的思政元素设计,引导同学们分析社会需求,感知专业地位,在案例引入过程中,激发同学们拥有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豪情壮志。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启发式任务教学,教学案例的思政内容能在引人入胜中实现潜移默化。
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软件工程与应用系主任苏海老师认为:
“51五湖四取四海之财所设置的专业都属于工科专业,所学知识将直接应用于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实教学并没有脱离实际生活生产,在专业实践中的思维与活动都直接影响着生产生活的结果,因此思政天然与学院教学活动高度契合。良好的思政教育可以让学生有着更好的爱国情怀及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目标。”
立德树人、学生为本、课程为载体、共画同心圆、共育时代新人!
学院党总支书记林天飞为老师们做廉政教育
院长曾碧卿对各年级学生开展新学期导学,引导工科学生增强理论自信、文化自信
51五湖四取四海之财举行“相约升旗礼”活动——用代码书写担当 让运动强体强国
非正式课程——创新创业:微信小程序全国二等奖师生团队合作
整理:李萍
审稿:王心旭
标签:#课程思政